Banner
科普杂志:科普传播不可或缺的链条

科普杂志:科普传播不可或缺的链条

时间: 2023-11-19 01:59:30 |   作者: 半岛体育

产品详情

  

  科普杂志不仅承载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的重任,还肩负重塑科学精神的使命,它是科学传播的一个重要阵地。不过,随着新媒体和各种社会化媒体的迅猛发展,科普杂志也面临一系列挑战,怎么样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已成为科普杂志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编辑部邀请相关学者、科普杂志的负责人共同讨论,试图为科普杂志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1845年创刊的《科学美国人》重视科学技术创新,早年刊载了大量美国专利局审批的最新专利技术。随着航空科学技术进步,刊物也大量介绍了航空技术成果。这本1919年12月6日出版的杂志便以2.2米试验风洞作为封面。

  科普杂志,有时候也被称为大众科学杂志,是致力于详细报道当前科学和技术进展以及科学和社会议题的出版物。这种类型刊物的读者最重要的包含专业的研究人员以及对科学和技术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员。

  约翰C 伯纳姆在《科学是如何败给迷信的》一书中曾经感叹说,当自然科学和卫生科学的成果如此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样也塑造了一些重大事件之后,我们的文化最后受到科学的影响怎会如此之小。究其原因,可能就在于我们的科普并没有跟上科学与技术发展的脚步,从而使得科学和技术成果的应用速度超过对这些科学和技术成果进行科学普及的速度。

  知识就是力量。但这种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英国科学家贝尔纳也主张,只有能够理解科学的好处的全部意义并且加以接受的社会才能得到科学的好处。这都说明知识只有被传播并且被理解,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提升公众的福祉。

  而科普杂志恰恰是传播与普及科学的一个重要载体。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科普杂志确实在科学普及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在科学尚未建制化,科学家尚未职业化的阶段,科普杂志和学术期刊的分野并未明显,比如,1665年丹尼斯德萨洛开始出版的《学者杂志》以及亨利奥登伯格创办的《哲学汇刊》被认为是学术期刊的鼻祖,但是它们同时也可被视为一种科普杂志,因为这种出版物满足的是两种需求,即向慢慢的变多的受众尽可能快地传播科学新闻,以及为科学发现建立优先信用。

  从一个方面来说,它们发挥了科普杂志的作用,也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传播科学。因为科学家生产出的可信赖的知识通过杂志转译给非专业人士,可以让处于外行的人更多地了解科学进展,也就是说科学普及开端于科学结束的地方,这里所说的结束意指科研成果的发表。同时,科普杂志还可以影响正规的科学过程,因为有文献显示,研究人员会通过阅读这类杂志来明白他们专业领域之外发生的事情和研究进展。

  但在科学建制化和科学家职业化之后,慢慢的变多的科学家开始收缩“阵地”,因为他们有了自己的评价体系、发表成果的渠道,也有了自己的学术语言,而科普杂志也成为一个独特的类别,令人欣慰的是,慢慢的变多的科学家乐于为这类杂志撰写科普文章,其中最负盛名的非《科学美国人》莫属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两个方面对科普杂志进行研究,第一是科普杂志的发展历史,而第二则涉及这些杂志中的科学。就前者而言,我们大家可以罗列出百余种畅销的科普杂志,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满足了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需求,比如《十万个为什么》《知识就是力量》,以及当前仍然有非常巨大的读者群的《博物》《国家地理》等。如果从第二个角度来探讨的话,我们大家都希望的是这种媒介可以就科学发现向读者提供一种解读、分析和深入的报道,让读者更多地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从而让他们更多地理解科学以及欣赏科学,甚至是在青少年读者心目中埋下科学的种子,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培养生力军。

  当然,咱们不可以否认的是,随着新媒体和各种社会化媒体的发展,科普杂志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毕竟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愈发多元,曾经作为重要甚至是主要渠道的科普杂志如今可能仅仅是众多选择之中的一种了。

  我国最新的一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最终结果显示,公民每天通过电视和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的占比分别是68.5% 和64.6%,而每天通过图书和期刊杂志获取科技信息公民的比例均不足10%。这足以说明新兴媒体给科普杂志所带来的冲击。

  鉴于此,科普杂志的转型升级以及融合发展慢慢的变成了大势所趋,慢慢的变多的科普杂志开始布局多元化发展的模式,它们以纸刊为依托,开展很多类型的科学活动,同时也积极利用网络渠道,一方面增加用户的黏性,另外一方面也能够最终靠各种形式拓展纸刊的内容,以及拓展传播的链条。

  总之,在对科学普及的历史进行研究考察时,咱们不可以忽视科普杂志的重要贡献,还可以通过科普杂志的发展历史来研究科学普及的发展历史。虽然科普杂志在当今面临一些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它们在科普中的作用仍然不能被忽视。(作者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